老鉗工延退堅守“機械門診”
2015年12月21日 B03:B03-民生新聞 稿件來源:湖州日報 記者:徐震
再過一年,劉忠義就要退休了。2010年, 56歲的他在浙江辛子精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公司領導的邀請下從山東來到了湖州開發區。今年年底,在公司領導的挽留下, 61歲的他又續留一年。作為公司年齡最大的員工,劉忠義用自己的言行書寫了對公司的忠誠,同事的誠義。“請外國專家來修太貴,能修好的咱們自己修。”這是經常掛在劉忠義嘴上的一句話。為了能修好機器,劉忠義沒少下苦功。
劉忠義的辦公桌上有三本書,每本書都有一個故事。寫滿筆記的《液壓與氣動技術》是他年輕時一個大學生同事送他的,每次有機器問題劉忠義都向同事請教,后來這本書就留給了他。 2000多萬字14本的《機械工程手冊》,是他到北京出差買的,學習了30多年,現在每天還在看。一本薄薄的《新日漢詞典》是最近買的。因為有些機器是從日本進口的,看不懂日文說明書的他就自學日文。“師父技能特別好,我們這幫小年輕有問題就問他,他不分遠近親疏,總要給你解釋清楚。” 2011年就跟著劉忠義的鉗工組長魏禮躍說。

2014年12月,公司的一臺高速鐓鍛機離合器發生故障, 4名設備科技術人員反復檢查了8個小時,始終沒能找出故障。這時已經是晚上10點多了,急得焦頭爛額的魏禮躍向師父求救。通過電話,劉忠義指導魏禮躍從進油閥、插裝閥等各個方面進行了檢查,聽著徒弟對問題的描述,老劉腦海中翻過一張張圖紙。“問題在比例閥上!”不到一個小時,問題就被劉忠義鎖定,機器故障順利排除。第二天,劉忠義又趕來對機器重新檢查了一遍,把舊的比例閥修好,這個進口比例閥要2萬元。
這個月,劉忠義的兒子從山東給他打了電話,希望他能回家養老。今年9月份,到了退休年齡的劉忠義將行李打包好了寄回家,臨行前,公司領導楊甫東找到了他,希望他能再留一年。劉忠義答應了,不過他得為此多付出代價,每天要多上點班,這樣每周可以和同事調班,回家看看一歲的孫子。“我就喜歡現在公司里的氛圍,和年輕人在一起心情特別好。”劉忠義說。
有一次,在和同事聊天時,設備科小陳拋出了個問題:“劉師傅,你走了以后,機器再出了難題怎么辦?”劉忠義眼神都沒猶豫下,口氣中一股山東人的豪爽勁:“以后機器有問題,隨時可以找我,我從山東趕過來都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