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子精工:七分鐘里出精妙
項目名片:2500毫米大型環件鍛造項目位于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由浙江辛子精工機械股份有限公司2009年從日本三菱公司引進,該項目可承接重量2噸。外徑2500毫米的環形鍛件制造,不僅填補了我市大型高速鍛件制造的空白,在國內同行業亦屬領先。
記者 羊召南
本報訊 5臺燃氣爐高溫加熱,叉車將加熱至2000℃的材料毛胚傳送至壓力機,短短幾秒鐘的時間,火紅的鋼胚被瞬間壓扁成鐵餅并擴孔。緊接著,機器人伸出操作手,隨著空中一個漂亮的旋轉,將鐵餅傳送至下一環節,料段再次被壓制,拋光并打磨冷卻……
短短7分鐘時間,一個直徑長達1.75米的大型環件已經制作完成。這是記者昨天在湖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工業園區浙江辛子精工機械有限公司內看到的一幕。
眼前的這個正呼呼冒著熱氣的大家伙直徑長達1.75米,學名叫“回轉支撐軸承”,成品將用于風力發電、水力發電、工程機械等領域,出口日本、美國等地。別看它看似不起眼,實則不僅耗費巨資,引進得也不容易。說起這個“巨無霸”是怎么進家門的,眼前的“以創精工”設備科科長姜陽最有發言權。他告訴記者,剛剛出爐的回轉支撐軸承是由2500毫米大型環件鍛造線生產的,整條生產線全部從日本三菱公司引進。“這條生產線自動化程度很高,目前國內僅有這一條。做一個回轉軸承,國內同行要半個小時到一個小時,我們這里最快5分鐘就能出爐,按照產品的大小和制作難度,平均單件的制作時間是7分鐘左右,而且機械化程度高,全程只有幾名技術操控人員和檢驗人員,制造工序全由機器人代勞。自動化程度這么高,別說填補了市里的行業空白,在國內也是領先的。”“不過,引進過程也是一波三折,說起來,這里有一個長長的故事呢。”姜陽介紹說,“整條生產線2009年就從日本引進了,調試卻前后拖了3年,直到今年3月底才通過驗收投產。剛開始的時候日方的生產不達標,我們反復溝通,反復調試,從常態的軸承到極限程度的軸承全部試生產,所有生產線上的工人都卯足了勁調試,最后我們10多個人連續加班3個月,才解決了技術上的難題。最后的8個星期,我們幾乎都是在生產線上度過的。現在正式投產了,已經生產大型訂單環件200余件。 ”
巨大的鋼盤上,正沖水冷卻,幾個機械手已躍躍欲試,準備好下一個零件的制造了。“有了這個項目,我們不僅提高了效能,工人也在安裝調試過程中學習了很多,收獲是雙重的。 ”一旁的姜陽有感而發。
|